污水中的SS(Suspended Solids,悬浮固体)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是评估水质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并且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意义。
SS(悬浮固体)
定义:指的是水中不能通过过滤器(通常孔径为0.45微米)的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包括泥沙、黏土颗粒、微生物、藻类等。
影响:高浓度的悬浮固体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光照穿透能力,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它们还可能导致沉积物积累,改变水体底部环境。
测量方法:通过将一定体积的水样经过滤,然后烘干并称重未过滤部分来测定。
COD(化学需氧量)
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它是衡量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总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影响:高COD值意味着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可生物降解或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这会导致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甚至引发黑臭现象。
测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性环境下,利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然后根据剩余的氧化剂量计算出消耗的氧气量。
区别与联系
性质区别:SS主要反映的是物理性质上的污染,即水中的固体颗粒;而COD更多关注的是化学性质上的污染,尤其是有机物含量。
去除方法差异:SS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有效去除;COD则需要通过生物处理、化学氧化等多种方式联合处理。
共同点:两者都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高含量的SS和COD都表明水体受到严重污染,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